主页 > 乡村旅游 >

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的硬装施工队正式进场施工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23-07-10 02:36


  近來,在坐落長壽路大街的永定新村居委會裏,時而贊聲連連,時而掌聲雷動,一派熱烈現象。原來,這裏正在進行的是「家門口」養老服務站捐獻建造儀式。
  
  「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站捐獻建造儀式便民利民!圈起晚年日子的「幸福圈」
  
  家住在東新支路55弄的張阿婆年屆古稀,家中的晚輩特意代為習氣獨居的阿婆在片區晚年日托班報了名。可日子一長,家族卻發現,每天來來回回的往返讓阿婆日漸犯難。加之日托班裏的白叟來自各個小區,互相並不熟悉,讓張阿婆時常被生疏感所圍住。
  
  黨總支調研處理居民區對此,永定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龔順美表明,「居民的日子離不開社區,最大的歸屬感也在社區,咱們的工作必須環繞這個打開。」面臨擺在面前的「如何讓晚年居民更多感受『家門口』的養老便當」這道考題,長壽路大街深化社區一線、實地勘察社區情況、下沈調研居民所盼所思所想。「家門口」養老服務站隨之應運而生,永定新村居民區也順利成章地接下了「榜首單」。
  
  剛剛完成「美麗家鄉」改造的永定新村居民區也一改從前的舊貌,用豐厚的設施容量為晚年居民的養老質量供給了足夠的硬件保障。在居委會遷址後,原址便成了此次「家門口」養老服務站的首選之地。「與居民樓間隔很近,咱們又都是知根知底的老街坊,共處起來更是愜意又舒心。」龔順美介紹道,「家門口」養老服務站的打造在巧妙借助「熟人社區」,推進晚年養老日子「幸福圈」構成的一起,還進一步拉近了居民互相的間隔,是「雙贏的雙向奔赴」。
  
  黨建共建!化出站點打造的「資金緣」
  
  當地處理了,但面臨創新要求的硬軟裝開支,資金問題又成了新的「絆腳石」。這時龔順美想起了前不久剛剛經由自己化解了噪音投訴的某修建企業。於是,她帶領班子成員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與施工方達成了一起,「資金難」一舉攻破。
  
  居民家門口的「菜籃子」
  
  同樣這樣站出來的,還有小區對門的一家大型的生鮮超市,「書記,我能做點什麽嗎?有事你說話。」作為永定社區「家門口」的菜市場,這家超市一向都是打破居民買菜難的關鍵所在。作為見證小區裏外新變化的見證者,老板娘心中也多了一份參加的巴望。在原先達成共建聯系的基礎上,當老板娘傳聞黨總支、居委會又有了打造「家門口」養老服務站的計劃後,她更是十分支持,便積極與龔順美的協商,自動擔下了站點軟環境建造的「新擔子」。
  
  在黨建的引領下,永定社區周邊共建單位積極參加、一起出力,不花費居民一分一毫,很快就打通了打造「家門口」養老服務站所需的「資金鏈」。這樣的快節奏,得到了居民的一起肯定、稱贊。
  
  綜合考量!托起居民心裏的「期望值」
  
  不久後,「家門口」養老服務站的硬裝施工隊正式出場施工,一間占地150㎡的辦公房很快就成為了包括助餐區、閱覽區、助浴區、娛樂區等6個功能區域的「民生房」。
  
  規劃方案聽證會為了這個「五臟俱全的小麻雀」,龔順美帶領「三駕馬車」屢次組織召開黨員會議、樓組長會議等,耐性傾聽居民們的規劃意見。例如,為了供給白叟展開文化日子所需的活動,他們便特意辟出了一塊當地作為公共的排遣、歇腳空間。龔順美表明,此次「家門口」養老服務站的打造還采用了「室內+室外」的結構,在居委會原址周圍便是全新打造的健身苑,讓白叟們晴天有曬太陽的場所,雨天有避雨排遣的場所。
  
  室外活動空間不僅如此,針對部分活動不方便的晚年居民,「家門口」養老服務站中還設置了無障礙設施。從有形到無形,站點裏的無線網絡也讓白叟能夠隨心上上網、看看電視,還能經過「小白叟牽手老白叟」的方式,學會拍視頻,構成互幫互助的社區內生循環。
  
  為了讓來自白叟家中的第三代也吸引到這裏,龔順美留出了放置親子乒乓臺的區域,讓孩童們在遊戲中拉進與白叟間的聯系、讓白叟們在輕微運動中加強身體靈敏度,「我希望小區『家門口』養老服務站不只有白叟來,還能吸引孫子孫女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小手牽大手,為晚年居民的養老日子帶去更多活力、色彩。」
  
  居民們心中的「家門口」養老服務站「估計7月份硬裝竣工,後續的軟裝規劃我也們要聽居民們的意見想法。現在,只要在路上碰到,咱們都會自動打聽『家門口』養老服務站的打造進度,個個都等待得不行!」談起居民的情緒,龔順美自己也不禁笑出聲來,「估計到10月前,站點就將完成打造。到了那時,咱們的『老寶寶』就將幸福地走進屬於他們的『寶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