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富源縣著眼新時代離退休幹部工作新形勢、新要求,傑出政治引領,強化學習活動,聚焦精準服務,註重作用發揮,傾力構建老幹部信仰「精力家園」、學習「書香校園」、活動「康養樂土」、貢獻「耕耘田園」,著力提高老幹部文明養老溫度。
傑出政治引領,著力構建老幹部「精力家園」。堅持把老幹部政管理論學習擺在首位,經過召開學習座談會、狀況通報會、老年大學「課前十分鐘」學習會、「送學上門」等形式,安排老同誌深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維、黨的二十大精力。經過板報櫥窗、赤色文明長廊、微信群等,適時推送最新的學習內容,宏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在19個離退休幹部黨支部中探究展開「老幹部工作室」建造,在老幹部社團中探究展開「學緣型」「趣緣型」等功能型臨時黨安排建造,在社區探究展開老同誌就近參與學習、就近參與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的「四就近」歸納服務建造。指導離退休幹部黨支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1+5+N」主題黨日、「微型黨課大家講」等準則;依托我國紅軍長征民間文物收藏館、墨紅普沖赤色文明教育基地、大河起鋪赤色教育基地等教育陣地展開赤色教育30余場次450余人次。
聚焦文明養老,著力構建老幹部「書香校園」。加強縣老年大學建造,開設聲樂、管弦、舞蹈、拳劍等7個專業8個班,有經常性參與日常學習的老同誌260余人,活躍為老同誌搭建終身學習的渠道。製定下發《關於推進老年大學高質量展開的實施方案》,在城鎮、街道全面展開老年大學和村(社區)「家門口」老年大學建造,建立縣文明館老年大學分館,整合文明部門人才資源,選聘建立起一批有專業知識,學養深厚,教學經驗豐富,酷愛老年教育事業,有貢獻精力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打造聲樂、舞蹈、管弦、書法、攝影等特色班和精品課程。不定時安排老同誌展開智能手機使用學習培訓和健康知識講座,堅持把黨的政管理論歸入教學計劃,有用提高老幹部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
強化交融共建,著力構建老幹部「康養樂土」。 堅持以修養身心為重點,健全完善老幹部學習活動陣地,安排展開五光十色、活躍健康的文體活動,讓廣大老幹部同享改革展開效果,安享幸福晚年。結合離退休幹部文明養老的需求,依托縣委老幹部服務中心,經過聯建同享先行試點建造「富源縣銀發前鋒之家」、「老幹部之家」,穩步推進「家門口」老年大學建造,切實打造老幹部「學習之家、活動之家、服務之家、黨員之家」。縣老幹部同享活動場所設有棋牌室、聲樂教室、舞蹈室、書畫室、乒乓球室以及氣排球場、門球場、地擲球場、乒乓球室、展現室、閱覽室,為老同誌供給了一個硬件設施較全、環境優美的活動場所。定時舉辦離退休幹部展覽展現展演等多種元素的文明活動,經過參與全縣安排的各類文體展現活動,集中展現了老幹部傑出精力風貌和五光十色的晚年生活,著力把老幹部活動陣地打造成文體活動展現渠道、文明養老示範點位,老幹部休閑娛樂「康養樂土」。建立健全以縣委老幹部服務中心為龍頭,各單位離退休幹部活動室,城鎮(街道)村(社區)活動室為依托的三級老幹部活動陣地網絡,讓老年大學真正成為退休幹部老有所學的講堂、老有所樂的舞臺、老有所為的陣地。
活躍搭建渠道,著力構建老幹部「耕耘田園」。充分發揮老幹部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聲威優勢,繼續深化「增加正能量·共築我國夢」活動。采納行之有用的方法,活躍搭建老同誌發揮作用的渠道,推進「銀發人才」二次開發,引導離退休老幹部經過當好銀發鄉賢、誌願服務等方法在助力脫貧效果穩固、村莊復興、民族團結、生態環境保護、底層管理等方面活躍作為和釋放正能量。安排退休老專家深化田間地頭展開「銀發前鋒助脫貧」、文藝下鄉助力村莊文明復興等活動。捉住重大節點、重要節日,采納「學、談、演、展、講」的方法,安排廣大離退休幹部經過老年大學這個渠道,深化社區展開文明誌願服務20余次1000余人次,安排展開「搖動新時代 紅謳歌黨恩」「鬥爭百年路 啟航新征途」「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等文藝演出活動,引導離退休老幹部唱響「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新時代贊歌。